
传统葬礼习俗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对逝者的敬重,不同地区、民族虽有差异,但都饱含着对生命终结的庄重对待。以下为您详细介绍常见的汉族传统葬礼习俗:
扶灵
在汉族传统葬礼里,扶灵占据重要地位。当运送亡者棺木时,通常会挑选 8 位亲近之人抬着灵柩前行。这一行为寓意着护送逝者踏上最后一段旅程,饱含着生者对逝者的不舍与祝福,承载着浓浓的亲情与敬意 。
土葬
土葬流程包含多个环节。首先要为亡者沐浴、精心更衣,随后将其安放入棺木。接着举行一系列仪式,比如诵经超度等,以慰藉逝者灵魂。之后,会将棺木运送至被视为 “山荫福地” 的墓地,埋入土中,并垒土成丘。这一传统习俗体现了 “入土为安” 的观念,人们相信这样能让逝者灵魂安息 。
复山
复山是西南地区特有的祭奠仪式,一般在安葬后的第三日举行。届时,后辈需前往坟地上坟添土,使坟茔更加规整。同时,要用小猪、鸡、豆腐等作为供奉祭品,还会烧化香亭、纸马等纸扎物品,以此表达对逝者的缅怀与追思,祈愿逝者在另一个世界安好 。
圆坟
圆坟是在下葬后的第三日(隔一天)举行的重要祭奠形式。家属需前往坟前举行圆坟礼,首要任务是为坟培土,让坟茔更饱满。同时,要烧纸钱、摆放供品,如水果、糕点等。特别之处在于,会由死者孙子、孙女(童男童女)绕坟正转 3 圈,反转 3 圈,此过程被称为 “开门”,寓意着为逝者打开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通道,让其灵魂自由出入 。
做七
做七是旧时广泛流行于全国各地的汉族丧葬风俗。人死后(或出殡后),从 “头七” 开始,家中会设立灵座,供奉写有逝者名字的木主牌位。每日家人都要哭拜,早晚按时供祭。每隔七日要请僧人或道士作一次佛事,设斋祭奠,从 “头七” 到 “七七”,共计四十九日,期满后除灵,标志着这一阶段丧礼结束。此习俗体现了对逝者七七四十九天内灵魂过渡的重视 。
守铺
在死者亡故至入殓期间,亲属有守铺的义务,必须守候在死者铺侧,以此表示服孝。遗体通常会置于堂屋正中,并用帷帘遮掩。停放遗体的屋子被称作丧铺,遗体前会安放一张桌子,悬挂白帐,桌上摆放供品、香炉、烛台和长明灯等。在未收殓前,长明灯无论白天黑夜都需有人看守,绝不能让其熄灭,寓意为逝者照亮通往另一个世界的路。为防止遗体变腐,传统做法是采取敷冰块等降温措施 。
若您对传统葬礼习俗还有更多疑问,或有相关丧葬服务需求,欢迎随时联系我们,电话:400 - 116 - 1090 。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,解答您的困惑 。